着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乌蒙铁军,市级层面以厅级领导、驻村督导员、挂钩帮扶单位、驻村扶贫工作队和结对帮扶干部5个层级力量下沉一线,引领带动县(区)、乡(镇)、村(社区)各级干部尽锐出战,用机关沉下去带动基层动起来、实起来,用干部扎下去促进群众动起来、干起来。
其余未租售楼层宜开设大酒店和一楼大堂配套及商住、办公等用途正在租售中。另外特别提示:本大厦第四层与本小区第四栋立体车库的第七层联通层高5.8米、可增加阁楼一层面积,单层面积为:2798㎡,联接可以合并大型用途。
以上房源可分层或整体租售。一、市区黄金地段:万都国际大厦第一层门面层高6米,可增加阁楼层的面积使用,门面8米宽均有独立房权证,可整体或分开租售的投资固定回报率。五、稀缺的纯板式结构高档豪宅,东西通风、前后视线无遮挡,两梯三户,即买即住,数量有限。3、第9层已具备精装修的办公用房租售投资固定回报收益。或单身购房入住,可定制装修直至拎包入住的便利,现成的投资购房带租约高回报率:20多元/㎡,住宅价门面收益即买即有固定回报。
地下车位均对外周边小区及自由车主销售,数量有限,价格从优。用途:婚宴、餐厅、幼儿园、学校等各行业培训班、医院、洗浴中心、KTV、各行业大型办公,家具或家居用品及窗帘装饰用品、电器、手机数码等大卖场,健身游泳馆等首选的黄金地段。大关县寨林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是大寨村在寨林片区组建的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
截至2019年6月底,全市易地扶贫搬迁贷款20.39亿元,易地扶贫搬迁贷款服务人数达17.28万人。全市金融扶贫领域信贷投入持续增长,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从2015年的76.48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178.3亿元,增长233.13%。2019年3月,人行昭通市中心支行对辖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发放扶贫再贷款余额13.92亿元,引导农信社发放金融精准扶贫贷款42.98亿元,其中,精准扶贫贷款35.8亿元,产业精准扶贫贷款余额7.18亿元,直接支持及间接带动贫困群众7.05万人脱贫出列。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撬动金融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昭通各金融部门充分发挥扶贫再贷款引导作用,增加深度贫困地区信贷投放,今年以来,金融机构运用再贷款资金对示范户发放扶贫贷款共计1.57亿元,辖区人民银行扶贫再贷款余额13.92亿元,限额使用率达100%。
深化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加大对扶贫成效突出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创业致富带头人的信贷投放,支持市场主体和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股份合作,订单帮扶等方式,建立稳定、联动的利益联结关系。截至2019年6月底,全市扶贫小额信贷贷款余额33.98亿元,贷款户数84085户。
◆通讯员 李明燕 文/图近年来,在金融机构的帮助下,昭通用足用好金融扶贫政策,按照两不愁三保障扶贫战略部署,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禀赋积极发展产业,帮助贫困乡村及贫困群众在脱贫攻坚路上不断挪穷窝、斩穷根、断穷路、寻出路,贫困村组有序脱贫出列,贫困群众脱贫摘帽,昭通不断发展奋进。强化金融支持产业扶贫,拓宽带动式扶贫渠道金融扶贫政策春风吹拂着昭通广袤的贫困乡村脱贫出列,助推了贫困群众摆脱贫困,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通过创建8个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示范基地,实行扶贫再贷款+农地权抵押贷款+基地建设,有效拓宽农村地区抵押物范围,盘活农村存量资产。中国人民银行昭通市中心支行结合辖区实际,将提升金融扶贫效率作为重点,以扶贫再贷款为引领,指导昭通市农信社创新推出并开办了苹果贷天麻贷等11个特色信贷产品,探索出央行扶贫再贷款+产业精准扶贫贷款的金融精准扶贫模式,以支持金融产业扶贫的重点,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引入金融活水。
云南省农村信用联合社昭通办事处制定了《昭通办事处关于印发昭通农信社金融支持高原特色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全力支持昭通六大特色产业发展,支持各项产业发展壮大。今年1—5月通过惠农支付站点共办理取款、转账、缴费、消费业务35.3万笔,金额3.94亿元,办理查询业务38.68万笔,交易量居全省前列。通过整合政策资源,促进金融、扶贫、财政和产业等各方政策有机联动,积极推动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出台《昭通市金融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细则》等支持文件,推动金融精准扶贫,形成几家抬工作格局。同时,对于每吸纳1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的示范户,均可再配套5万元至10万元不等的扶贫信贷资金进行需求支持。
金融助力扶贫:乡村脱贫出列的火力点大关县上高桥回族彝族苗族乡大寨村属少数民族村庄,最低海拔1980米,最高海拔2648米,属高寒山区。构建金融+大扶贫机制,形成几家抬工作格局中国人民银行昭通市中心支行认真履行金融精准扶贫牵头部门职责,牵头成立了昭通市金融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单位相关工作职责,构建央行牵头、政府主导、财政扶持、多方参与的金融服务机制。
创建了260户有产业发展带动作用的央行扶贫再贷款+产业精准扶贫贷款示范户,发挥联结互助效应,引导彝良县金融机构对示范户有针对性地推出天麻种植、黄牛养殖等特色贷款品种。金融机构在适当降低同期同档次利率基础上,利用扶贫再贷款或产业精准扶贫贷款资金支持示范户的产业发展。
积极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创设信贷产品,带动农业产业发展——围绕昭通六大高原特色产品和打造昭通绿色食品绿色能源品牌,引导金融信贷资源向全市六大高原特色农业产业聚集,创新定制了天麻贷苹果贷光伏贷等扶贫信贷产品,强化信贷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通过央行扶贫再贷款+产业精准扶贫贷款示范户扶贫新模式,在9个贫困县(区)创建了1.96万户示范户,激活能人带动模式,有力地支持了全市8.9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产业发展,助推38.2万贫困群众脱贫摘帽。通过创建173个再贷款+扶贫小额信贷示范基地,覆盖昭通所有贫困乡镇,通过示范基地的创新示范引领和再贷款的倾斜支持作用,实现对基地覆盖区域内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产业带动,支持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然而,种植1000亩马铃薯种薯至少需要265万元资金,加上养蜂、养牛等项目,资金缺口达170万元。并组织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全市开展金融扶贫政策宣传月,进一步加大金融扶贫政策的知晓度。截至今年4月,金融机构向清河村发放各类产业扶贫贷款余额299.85万元,带动当地天麻种植面积达到1万余亩、黄牛养殖650余头。
金融支持与产业扶贫有效融合,增强贫困地区的发展动力——贫困地区增强承载能力,集合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信息技术力量,发放信用贷款。今年6月,昭通组织召开了全市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会议,着力解决金融扶贫工作中瓶颈制约问题。
目前,昭通市各相关部门、金融机构正在进一步增强政策合力,强化风险防范,不断加强金融支持力度,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富滇银行在深入合作社进行充分考察后,在云南土妈妈公司与云南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公司的担保下,向合作社发放170万元贷款。
保险+特殊人群,实现对困难群众帮扶的全覆盖。各金融机构依据深度贫困地区的特色资源禀赋,制定差异化的扶持方案,摸准金融支持的方向和着力点。
合作社发展1000亩马铃薯种薯及其他产业项目的缺口资金得以解决,为合作社走上扶贫产业组织化、科技化、规模化的发展发挥了助推作用,实现多方共赢中国人民银行昭通市中心支行切实发挥金融精准扶贫牵头部门职责,组织相关部门和各金融机构,创新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落地。通过开展全方位、多形式、内容丰富的金融知识宣传行动,不断提升贫困片区公众金融素养。同时,对于每吸纳1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的示范户,均可再配套5万元至10万元不等的扶贫信贷资金进行需求支持。
构建金融+大扶贫机制,形成几家抬工作格局中国人民银行昭通市中心支行认真履行金融精准扶贫牵头部门职责,牵头成立了昭通市金融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单位相关工作职责,构建央行牵头、政府主导、财政扶持、多方参与的金融服务机制。探索扶贫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和引导商业性、政策性、合作性等各类金融机构实施特惠金融政策,探索建立农户+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 等接地气、有实效的金融产业扶贫发展模式,畅通产业与贫困主体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产业发展与贫困户脱贫增收双促双赢。
富滇银行在深入合作社进行充分考察后,在云南土妈妈公司与云南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公司的担保下,向合作社发放170万元贷款。合作社发展1000亩马铃薯种薯及其他产业项目的缺口资金得以解决,为合作社走上扶贫产业组织化、科技化、规模化的发展发挥了助推作用,实现多方共赢。
合作社成立之初,资金严重不足,为解决1000亩优质马铃薯种薯的资金问题,大关县农村信用联社积极向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资金,贫困户将扶贫小额信贷贷款以资金入股的方式进行分红,合作社与云南土妈妈公司签订协议,通过保底价收购马铃薯,合作社、龙头企业、贫困户股东建立利益联合机制,打造了一个有机整体,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编制《昭通市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知识69解答》宣传册,加强对金融扶贫政策的宣传。
合作社一边种植马铃薯一边向银行争取贷款支持。金融助力扶贫:乡村脱贫出列的火力点大关县上高桥回族彝族苗族乡大寨村属少数民族村庄,最低海拔1980米,最高海拔2648米,属高寒山区。保险+农业,实现政策性农险县(市、区)全覆盖。截至2019年6月底,全市扶贫小额信贷贷款余额33.98亿元,贷款户数84085户。
今年6月,昭通组织召开了全市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会议,着力解决金融扶贫工作中瓶颈制约问题。通过创建173个再贷款+扶贫小额信贷示范基地,覆盖昭通所有贫困乡镇,通过示范基地的创新示范引领和再贷款的倾斜支持作用,实现对基地覆盖区域内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产业带动,支持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
在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的同时,助力1000余户农户脱贫致富。积极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创设信贷产品,带动农业产业发展——围绕昭通六大高原特色产品和打造昭通绿色食品绿色能源品牌,引导金融信贷资源向全市六大高原特色农业产业聚集,创新定制了天麻贷苹果贷光伏贷等扶贫信贷产品,强化信贷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
保险+特殊人群,实现对困难群众帮扶的全覆盖。金融机构在适当降低同期同档次利率基础上,利用扶贫再贷款或产业精准扶贫贷款资金支持示范户的产业发展。